战术自洽——阿森纳与曼联为何能打出较高水平比赛场面?

作者:小小主编发布时间:2023-01-24 12:12:29阅读次数:182


点评人:Vinod

曼联与阿森纳的战术体系,本赛季球员能力、特点与战术匹配度结合较好的两支英超球队。首先要有好球员,然后是对头的体系能完成战术闭环。主教练可以因为误打误撞碰上了最优解,也可以是看菜吃饭不断微调优化。但你球队的球员实力和类型要足够到某个程度。

【曼联:多个局部二人组合实现优势叠加】

曼联在过去这几年里是绕不开拉什福德的特点。优缺点非常明显,高个突前,带球需要拉边,但拉边后传中精度很差,内切又往往重心太高,同时肯定难以顾及身后防守。这直接导致这几年曼联的基调是,如果拉什福德是一个边锋,那曼联进攻就很难打出来。而他的特质决定了,需要有人拉边,把他换到中路,传给他,结合他的后上启动速度和射门,这一点马夏尔非常契合。

使用维格霍斯特,荷兰人是大身板右脚,能起到支点作用但很难转身。而且这两场看,他活动范围和狼堡时期不能比。球路来说,维格霍斯特作为支点,能把球给到麦克托米奈是比较多,能给到安东尼就不错了(但安东尼是很难起长球找弱侧后点的)。比较合适的球路是,B费拉边,拉什福德到中路接球射门,就如进球回合那样。下半场换人,安东尼下,B费去右路起球,和拉什福德的联系自然是不可能打出来了。曼联这时候需要加纳乔,但这场腾哈格只换了两个人。

B费想出数据,得有人在左路贴地传中。拉什福德是不合适的。那只能左后卫,或者是埃里克森。但防守怎么办,可以说基本无解,特别是拉长时间轴之后就很难兼顾。就这一场来说,拉什福德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左路持球一对一,那就是非常低的一对一成功率,而且球路很难有延展。而右路,安东尼只能内切,右路外线靠万比萨卡,那就回到了索肖时代的困境。

当然曼联有自洽的环节。后场多人传导,起高球可以找维格霍斯特或者拉什福德,这一点算曼联一个优势。但是实际上后场传导并不好,与阿森纳比较反差明显。这一点与后腰直接相关。局部二人组合模块有很多。打联赛就是需要这种组合,组合再构建体系,豪门就是一个利用资源叠buff累积优势,再蚕食优势搓出暴击。

使用利马,瓦拉内是需要向左侧靠。麦克托米奈设计的职责是沉防线,但洞里出现人也必须他来顶他来管。埃里克森的职责有类似的地方,但不会沉那么深。这直接导致阿森纳局部优势。

【阿森纳:类瓜迪奥拉战术的青春风暴】

作为一个非常类似瓜迪奥拉的体系,扎卡前插,厄德高则在洞里,这会导致麦克托米奈顾此失彼。而与此同时对应的细节,恩凯迪亚一定会找后点,马丁内利可以理解为翼锋,扎卡插万比萨卡和瓦拉内身侧。瓦拉内横移不能指望,职责上也只能靠麦克托米奈填,厄德高则出现在这一侧洞内接应。同时津琴科在身后控制节奏,判断overload时机。阿森纳右路有萨卡,转移到左路后再overload,这是一套。右路结合托马斯依托技术直接overload,找弱侧马丁内利是另一套。而在左边,马丁内利也可以把球找给萨卡,扎卡能很容易回撤接球找津琴科。中路厄德高能起速后顺势带球,恩凯迪亚能背身护球。前场要素基本齐备。后场阿森纳技术点充沛,对方逼抢也只能围绕本怀特下功夫。在英超范围内想遏止阿森纳,自己也得保证体系自洽。

但实际上,曼联、纽卡都已经算全英超体系自洽度非常高的球队了。可想而知如今的环境是什么局面。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热门评论
暂无评论